首页 > 宠物生活

山东水文信息网 *山东河流的水文特征200字

山东水文信息网 中国山东河流的水文特征200字

*山东河流的水文特征200字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主要河流有沂河、大汶河、徒骇河、马颊河、胶莱河、沭河、潍河、泗河、小清河、弥河等;湖泊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

水文特征:

山东省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立方米。冬季境内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2~3个月。7月进入主汛期,为期两个月,两个月径流量和输沙量占全年径流量一半以上;1~6月六个月的水、沙量只占全年的5%左右,年际间水、沙丰枯悬殊。实除黄河外,其它河流含沙量很小,另外,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85.8亿立方米,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减少为222亿立方米。

注:完全没有问题!请提问者及时采纳!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山东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10个市级监测站(其中,3个隶属省总站,7个隶属市国土资源局)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9人(高级职称者50人,中级职称者40人,初级职称者29人),其他人员43人(见表)。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续表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82年,当时由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代管,1985年经原地质矿产部批准,山东省地质矿产局行文成立山东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总站,1986年更名为山东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1991年又更名为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山东省机构*委员会批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业务指导、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和全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对全省10个地市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山东省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已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热、矿泉水、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等方面开展。

山东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山东省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15.71万km2,监测点总数1700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级、省级、地市级、自动化地下水监测点构成,共有1232个(*级181个、省级353个、地市级562个,自动化监测点136个);水质监测点449个(*级85个、省级166个、地市级198个);泉水监测点19个。地下水位、水温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每月逢5日、10日或逢1日、6日进行监测。泉水流量监测主要采用堰测或流速仪测量,每月测量1次。目前,在全省已安装126台自动化水位监测仪,10台地热自动化控制监测仪。

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目前,全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17个(滑坡14个,崩塌6个,泥石流7个,地面塌陷90个),群测群防点820个(滑坡131个,崩塌273个,泥石流134个,其他地质灾害282个),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2008年建设完成济南市燕翅山西侧不稳定斜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施工监测孔4个,下入测斜传感器16个,孔隙水压力计2个,土压力盒2个。安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仪4套,研发软件1套。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主要在德州、东营建立地面沉降GPS专业监测点30个,目前还没有进行监测。为监测地面沉降在德州建立地下水监测孔22个,每月监测6次。德州有一等水准点17个,二等水准点43个,2005~2007年连续3年进行了水准测量,东营、滨州有二等水准点98个,2008年进行了水准测量。

从左至右:总工程师常允新、副站长徐品、站长颜景生、副站长宋长斌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2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136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7套(其中,全站仪1套、手持GPS-12套、滑坡监测仪4套);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1套;实验室1个。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地下水水位和水温自动记录仪(Levelogger)

地热资源自动化远程监控端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5年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会商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可视化会商系统、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山东地质环境信息网自2005年1月9日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共发布信息397条,网上浏览已达88274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启动以来,三级以上预报产品,均通过网站发布,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发布质量。除此以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会商室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已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其中,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五、主要成果和服务

2003年7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3年以来,通过山东卫视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41次,为各级*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2005年开始实施“山东省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地质环境自动化监测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和监测水平,为协助各级*更好地履行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了决策依据。济南市燕翅山西侧不稳定斜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为全省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示范。

中荷(*和荷兰)合作项目“*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之一——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研究,对*北方岩溶地区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监测频率及密度优化具有重要推广意义,更为制订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位监测布局,乃至济南泉域保泉供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六、法制建设

1.2003年7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了《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2003年9月1日施行。

2.2004年发布并组织实施《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

3.2006年发布并组织实施《山东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水文包括哪些内容

水文

自然学科

了解水文的更多含义

了解水文的更多含义

词语概念

概述

措施

特征指标

工作历程

问题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4概述

5措施

6特征指标

水位高低

水量大小

含沙量

汛期长短

结冰期

补给方式

7工作历程

8问题

9主要措施

10水文名词

11参考资料

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水文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水文

外文名

Hydrology

现在指

研究自然界水的分布,变化的学科

水文站个数

148处

年经费

8.5亿元

展开全部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水文

拼音:shuǐ wén

注音:ㄕㄨㄟˇㄨㄣˊ

词义: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

基本解释

[hydrology]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蒋家沟频繁地爆发大规模的泥石流,长期遭受泥石流的灾害,是和这一带的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分不开的。——《一次大型的泥石流》[1]

引证解释

1.水的波纹。亦指如波纹的图形。

唐杜甫《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诗:“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清曹寅《南轩种竹》诗之三:“水文帘外立晴昼,嫋嫋亭亭三十竿。”郭沫若《登石钟山》诗:“水文黄赤界,峰影有无间。”

2.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1]

概述

工作成绩

建国60年来,水文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49年,水位站203处、雨量站2处。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文站点3万多处,形成包括水位、流量、雨量、水质、地下水、蒸发、泥沙等项目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水文站网。

理顺水文体制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水文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国除海南、北京、天津和上海四省市外,省级水文机构都建立了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水文机构明确为副厅级,四川、山东、甘肃三省水文机构正职领导明确配备副厅级干部。全国共有15个省(自治区)地市级水文机构确定为处级或副处级。1997年,西藏自治区水利局印发《关于对水文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意见》,明确实行以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领导为主、条块结合的水文机构双重领导体制。站队结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基层测验方式改革,自1978年开展站队结合基地建设和巡测工作以来,初步建设了站队结合基地315个,占应建总数的65%。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水文系统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水文测报手段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长江委、江苏等水文单位配置了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在太湖等流域建设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引进澳大利亚固态存储器技术,在国内组装了6600多套水位、雨量自记仪器,已有1/3投入使用。通过*公用数据交换网和水利专用通信网,建成了各个层次的通信网络,水文通信条件显著改善。水情信息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前主要由手工处理水情信息,已经开发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并在全国推广使用,基本实现水情电报翻译、图表绘制、水情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卫星云图、雷达测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得到较快发展。1990年开始建设水文数据库,全国已有70%水文单位将80%以上的水文资料输入水文数据库,并开发了相应的查询服务系统,有的已初步投入运用。

行业管理逐步加强

水文工作得到各级*高度重视,行业管理逐步加强。*、*高度重视水文工作,*和*多次视察水文站,表扬水文工作和水文职工,要求加强水文设施建设,做好水文测报工作。*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进一步健全气象、水文、防汛服务体系”近年来四川、云南、河北、湖南、山西、安徽、广西、江西、山东、湖北、甘肃、陕西等省(自治区)*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通知》,有力地促进了水文工作的发展。

由于各级*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逐步完善。水文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1998年地方水文投入6亿元,比1995年的3.9亿元增长54%。江苏省水利厅于1991年出台了“工程带水文”政策,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加固水利工程,应包含水文观测基础设施的投资,96~98年累计投入水文1500多万元。山东、安徽、湖南、河北等省也抓住机遇,出台相应政策,以“工程带水文”的形式,分别落实水文基本建设经费1000万元左右,促进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湖南省计委、财政厅、水电厅于1996年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市)、县、乡将发展本地水文水资源事业的基建投资和经费,分别列入同级计划和财政预算,实行“双重计划体制”。1998年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全局事业费总额为2452.6万元,是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实行零基预算前1995年事业经费总额的两倍。

我部制订颁发了《水文管理暂行办法》、《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制定了《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等共80多项技术规范和标准。西藏自治区*颁发了《西藏自治区水文工作条例》,湖北、西藏等省区制定了《水文资料成果审定制度》。水文工作逐步向法制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抗洪减灾中的巨大贡献

水文

水文在历年的抗洪减灾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真正起到了耳目和参谋的作用。特别是1998年在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期间,广大水文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及时测报洪水,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水文信息,为防汛指挥决策、水利工程的安全调度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如长江上游8次洪峰的准确预报,特别是对第六次洪峰,不仅准确预报了洪峰水位,也准确预报了超额洪量,避免了荆江分洪区运用。对松花江洪水提前12天做出哈尔滨站要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的预报。对西江梧州做出了26.50米最高水位的预报,误差仅为1厘米。据计,1998年水文防洪减灾效益超过800亿元。*和*对水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高度赞扬“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夺取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长江发生了大洪水,太湖发生了超过历史最高的洪水,水文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文防汛减灾效益达200多亿元。

水资源管理和作用

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水文系统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80年代,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汇总出版了《*水资源评价》,摸清了我国水资源的家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从1995年起,组织*《水资源公报》,在部分城市开展水资源研究。加强水环境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全国250个水环境监测中心,已全部通过*级计量认证。配合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积极开展取水、退水水量、水质监测工作。组织开展水资源质量评价,*出版《*水资源质量评价》报告。此外,水文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管理、农业灌溉、城市用水、航运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水文

长期以来,水文职工发扬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为祖国和人民默默地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据统计,建国以来水文系统因公牺牲的同志共有210多名。水文职工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1998年全国有42个单位、121人获得了省部级以上表彰。1997年我部组织“水利职工先进事迹报告团”,水文系统先进人物张先梅、闫寿松、刘亦清和黄委水文群体的事迹在水利行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997年,长江委九江等3个水文站被评为“水利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湖南省水文职工何江波获得全国技能人才表彰的最高荣誉“*技能大奖”,黄委李建文等4名水文职工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全国水文系统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拓宽水文服务范围,因地制宜兴办经济实体搞创收,安排了部分富余人员。

回顾水文工作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工作实践,我们得出的基本认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水文发展的前提;改革理顺水文管理体制是水文发展的基础;各级*的重视是水文发展的关键;经费投入是水文发展的保障;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是水文发展的根本出路。

存在问题

水文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一些省厅(局)对水文工作重视不够,影响水文水资源改革理顺管理体制的进展。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地市级水文机构级别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

2、有些省厅局对水文工作重视不够,水文投入严重不足。

3、水文信息处理、洪水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有待提高。

措施

社会环境情况

水文[自然学科]

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洪、水资源、生态环境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水利工作非常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汪恕诚部长强调,水利工作要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要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防洪、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问题,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水文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是资源水利的基石。当前*、*领导对水文工作非常重视,水文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水文系统应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

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进展

在最近几十年里,水文地质学发展迅速。水文地质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如何寻找地下水和提供供水水源,到评价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和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再到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亦即从研究地下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扩大到研究地下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到模型与模拟研究,再到成果展示的数字化,使水文地质工作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阶段。野外探测和室内测试技术的提高,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与水文地质学的结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以下从8个方面概括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进展。

一、找水与供水

早在1980年以前,在全国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完成普查面积约820万km2,取得了基础性资料,为*规划建设和有关工业部门所利用。还累计完成了近130万km2面积的农牧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为农田水利规划,指导井灌区打井扩大灌溉面积,进行盐碱地改良和冷浸田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转入重点经济发展区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如黄淮海平原、济徐淮地区、长江三角洲、东北经济区、京津唐地区、西北能源基地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80年代以来,还开展了多项专题性调查研究,如红层地区、玄武岩地区和黄土地区地下水的富集,以及北方岩溶地下水、典型岩溶区地下水等。

在200多个城市开展不同程度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在8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评价出200多个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大大缓解了这些城市供水紧张情况。对京、津、沪等75个主要城市进行水资源预测,以及对深圳、厦门、大连、北海等沿海开放城市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水资源论证。在有地热资源开发远景的北京、天津、福州、拉萨、漳州、湛江、昆明、郑州等10多个城市开展了地热田的勘查研究。

在长期为缺水地区进行找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找水方法经验,如“新构造控水”(肖楠森)、地下水网络理论(胡海涛)、储水构造理论(刘光亚等,钱学溥等),为基岩地区找水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1995年以来实施了西北地区找水特别计划,先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以及极端缺水的宁夏、陕北、内蒙古的边远地区寻找到可供饮用淡水。随着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及西北找水、西南岩溶石山区找水项目的实施,对*在水资源匮乏的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

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北京、陕北、豫东、吉林中西部、河西走廊等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为重点,初步总结了大面积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①对于超量开采的城市北京市,分区预测计算了全区降水、河流和地下水资源总量,提出了以城近郊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来评价开采量、人工调蓄保护永定河区地下水资源等方案。②开展黄土高原农林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确认黄土孔洞—裂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是典型黄土塬地区的两种主要地下水类型,对黄土这种各向异性垂直非均质的含水层,除了选择各种水文地质参数外,还应注意到黄土下伏基岩裂隙的相对成层性和承压性,从而为黄土高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了完整模式。③结合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开展国民经济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例如在吉林省及松嫩平原,充分考虑了多层越流补给的特点,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状况。在河南商丘,重点考虑了包气带和水位变幅带的岩性结构,改进了以往降水入渗系数、潜水水位变动带疏干给水度以及潜水蒸发极限深度的确定方法。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大流域(6000km2)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在深入分析各种水文盆地含水层系的分布状况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过程后,圈定出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面积。④开展华北地区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评价出区内水资源总量为419亿m3/a,可利用量为310亿m3/a,另有矿化度2~3g/L的微咸水和浅层承压水53亿m3/a,其中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12.83亿m3/a,经优化模型计算,若重新节配可利用的水资源,可节水5亿m3/a。⑤还开展了特殊类型地下水资源评价,例如,已评价出四川盆地深层地下卤水的可采资源量为9.83亿m3、剩余可采资源量为7.62亿m3;天津市地下热水静储量为584.41亿m3,可采量为8.25亿m3。

自建国以来已查明的地下水水源地共计1243处,已开采的832处,其中大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5×104m3/d以上)494处,中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1×104~5×104m3/d)519处,小型水源地230处;按含水介质类型划分,孔隙水类型846处(68%),岩溶水315处(25%),裂隙水82处(7%)。

在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分类方面,笔者认为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和调节性等特点。这是因为地下水在一定的范围内分布,可以在含水层中流动,而且可以获得周期性补给,当补给充沛时可以恢复其原有水量,地下水的储存量在补径排及开采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有别于固体矿产资源及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分类有多种方案,如分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消耗量,分为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等等。最近有一种分类方案在总结以往地下水资源各种分类的基础上,认为从地下水资源构成的角度可以分为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从开采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允许开采资源和尚难利用资源。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实际需要计算的地下水量有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把主要目标逐渐转向管理模型的研究,即研究在掌握地下水资源分布和数量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使之处于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最有利状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涉及与地下水开发活动有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和最优化技术,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实现管理目标。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迅速,从管理模型的类型来看,有集中参数模型、分布参数模型、水量管理模型、水质管理模型、经济模型和上述几种模型的联合模型,有单目标规划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有单一的地下水管理模型或地表水管理模型,也有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管理模型等。从管理内容来看,已从过去一般性的水政策、水均衡管理发展到地下水动态和水资源(包括水量和水质)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转管理,控制地质灾害的土地利用和地下水动态控制管理,以及综合考虑防止、控制和改善因水资源开发利用而产生的生态环境副作用和经济技术约束条件的多层次、多目标管理。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已趋于成熟。

我国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的研究起步稍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一大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管理问题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成果。如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是按照系统化、模型化、最优化的总体构思,以水文地质模型为基础,把水量模型、水质模型和优化模型融为一体,从而为控制石家庄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发展和防治水质恶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决策方案。对甘肃武威地区采用多目标规划法,建立了以经济产值为最大的目标的农业用水分析模型和跨流域调水模型。对新乡、平顶山、北京、西安、沈阳、唐山、邯郸、北海等城市,根据不同目标与不同要求,分别建立了以城市供水为目标的水资源管理模型或水质水量联合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以及全流域为工农业生活用水优化分配的规划管理模型等,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四、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7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供水量的日益增加,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或负环境效应、或地质灾害),如水量枯竭(表现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大泉流量日减等),地面变形(如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裂缝等)、水质恶化(如海水入侵等)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成为环境水文地质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许多城市开展了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在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研究,对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提出了调整开采布局或人工补给等措施,防止或治理地质灾害。

在上海、天津、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先后开展地面沉降的研究,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展。如上海市的地面沉降,自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基本查明了地面沉降的机理,并采取了人工回灌等综合治理措施,到70年代后基本得到了控制,80年代以来,又在准三维地下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加上描述地面沉降的一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预测开采量与回灌量不同的比值下,可能发生的沉降量。从而使地面沉降的研究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

在我国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对岩溶塌陷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岩溶塌陷的类型、特征、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个别研究者还对岩溶塌陷的预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问题,在辽宁的大连、山东的莱州、龙口、*台和青岛以及广西的北海等地开展了详细的勘查研究。描述海水入侵的数学模型从过去提出的咸、淡水之间的突变界面模型发展到过渡带溶质弥散模型,由二维模型到三维模型,由不考虑密度变化的模型到考虑过渡带水的密度变化的模型,趋于完善。在治理对策方面,提出了调整开采量、人工回灌、设置隔水帷幕等措施,除了调整滨海含水层地下水的开采量外,其它治理措施在国内付诸实践的并不多见。

此外,地裂缝是另一种特殊的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地面变形现象。例如西安市出现多条雁行排列的地裂缝,对城市建筑造成严重危害。经长期深入研究,认为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裂缝的内因,而大量开采地下水是主要外因,对地裂缝的发展起到激发作用。

为控制地面沉降或调蓄储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在天津、上海、北京、山东*台等地开展了人工回灌工作或相关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人工回灌渗入机制并总结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回灌经验、以及控制地面沉降或调蓄储能的效果。

五、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自从20世纪60年代Toth提出区域地下水流动理论以来,特别是系统的观点对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的渗透,不少水文地质学家都试图用系统的理论来研究水文地质问题,相继提出“地下水水文系统”、“含水层系统”、“地下水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和“水文地质系统”等概念,对水文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学者所持的观点和角度不同,对概念的定义和理解亦不尽相同。较多的学者认为,地下水的赋存、分布、运动和演化具有系统性,“地下水系统”一词被更多的学者提及。地下水系统包含“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前者指由含水层和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组成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后者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它们都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等特性。目前在理论和方法上迅速发展的是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Toth等人着重研究大的空间与时间尺度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并将其主要用到预测油气藏的分布。Toth还提出“重力穿层流动”的概念,将流动系统理论推广到非均质介质场。

伴随基岩地区找水和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一些基础研究得到了重视。例如,田开铭依据野外现象推论并经实验证明,裂隙水交叉流有三个重要的水力特性:在交叉裂隙中,一个裂缝中的水流过交叉时全部或部分向另一个裂缝中折流;在两个方向上的水流阻力效应不等;进水量与泄水量不等,即出现偏流现象。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岩地区地下水的网络偏流和条件偏流等基本模式。又例如,在包气带水特性的研究方面,①认为温度对土壤水运动的影响,取决于土壤表面边界条件类型;当土壤表面为压力水头边界时,温度对土壤水运动有十分明显的影响。②滞后作用主要是改变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当吸水和脱水循环发生时,滞后作用对土壤水运动的影响显著。③零通量法、中子测量法及WM—I负压计的研究,以及在三水转化过程中的岩土水热梯度特征、非饱和渗透系数和持水曲线的规律性探讨等方面的应用,使土壤包气带的理论研究达到更高的层次。

其它学科领域的一些新理论,如灰色系统理论、地质统计学和分形理论等,被推广应用到水文地质研究中。地下水系统是一种包含部分不确定信息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可以用灰色参数、灰色方程与灰色矩阵等来描述。灰色系统可控制在灰域即一定的上下限之内。地质统计学充分考虑到在一定空间中的地质变量具有空间相关性,即认为这类随机变量具有空间结构性,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经典统计学所丢失的信息,对地质变量作出更为精确的评估。例如,对于空间分布稀疏但是观测时间系列长的水文地质变量(如地下水位),不但要利用资料的空间结构性,还应充分利用其时间结构性,应用空间—时间克立格法绘制水位等值线图,图件质量明显提高。灰色系统理论和地质统计学都体现了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结合。它们的引入和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水文地质学应用新理论。

六、模型与模拟

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特别是自70年代以来,由于应用数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的相互渗透,尤其是电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地丰富和突破了传统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使地下水的定量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地下水计算的基本理论,从稳定流发展到非稳定流,从二维流发展到三维流,从解析法发展到数值解,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模拟计算进行模型识别,并进行预报,解决了各种条件下的水文地质计算问题。与地下水模拟计算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日臻完善,Modflow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模拟软件之一,并由DOS版本发展到WINDOWS下的版本,具有可视界面及强大的计算、处理和展示功能,且易于*作,所以被广泛应用。

在地下水资源计算和动态分析预测中用到各种模型,诸如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集中参数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单一模型与耦合模型等。不同地区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相应的模型,如河南商丘在人工调蓄条件下,建立的多年均衡法与有限元结合的数学模型;甘肃石羊河流域根据地下水动态演变规律,应用不规格有限差分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黄土层饱和与非饱和地下水的联合数学模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地下水弹性效应为基础的数学模型,以地下水延迟给水效应为基础的数学模型和以反常水位效应为基础的数学模型。此外还有一些专门模型,如选择放射性废物处理场地的水渗流模型、垃圾填埋场和地表蓄水池*染物迁移模型等。

七、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勘测、测试及计算机技术在最近几十年里发展很快,它们在水文地质调查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文地质工作研究的效率和所获取资料的质量,也为认识和解释一些水文地质问题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物探方法方面,在电法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声波、综合电磁、声频大地电场、激发极化、甚低频、静电a卡、综合测井、放射性低能谱测量、空间无线电波透视和超声成像等多种方法。例如,用浅层地震法确定地下岩溶的发育地段及划分第四系地层,用ESP型地质雷达系统了解松散层的结构和层次及浅层基岩的裂隙和洞*发育情况,以磁法为主辅以电剖面法、浅层测温和α卡法指导打热水井,利用声频大地电场法、激电法和综合磁法找水,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遥感方面,航空红外成像和扫描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图像的信息更加丰富,有利于遥感图像的解释。遥感方法在寻找地下水和地下热水、探测古河道、填制水质图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常规目视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多片种、多波段和多时相的综合解释技术,向多元数据复合、动态监测、趋势预报和计算机定量分析方向发展,取得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遥感地质解释结果。

通过研究地下水的同位素组分,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和其它方法,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成因、年龄、径流途径和补排关系等,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采地下水、防治地下水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δD和δ18O多年监测资料已求得*大气降水线的直线方程为δD=7.7δ18O+7.5,建立了*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并汇入IAEA的全球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迅速在水文地质领域中得到应用。一个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可以划定为多个单独的信息层,可以分层提取空间数据(如水系、富水性分区、断裂构造、控制性井孔、地下水开采量、水化学成分等)。GIS将不同层的信息经逻辑匹配联系起来,生成新的图层,输出新的信息。目前,基于GIS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正在开发,为水文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图形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八、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和成果展示

为了保证提供建立数学模型所需要的大量水文地质信息,如有效地利用水文地质资料,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地质矿产信息系统是*经济信息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其中有“矿产储量数据库”和“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全国一些地区也都建立了相关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河南环境水文地质总站近年来开发了“河南省地下水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和“地下水均衡试验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山西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开发了“山西地下水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秦皇岛、石家庄、新乡等,也都分别建立了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都具有对资料进行输入、更改、查询、统计、打印、绘图等多种处理功能。

在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城市水资源管理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知识库、推理解释系统的研究,可以建立通用的城市水资源环境管理专家系统,从而将水资源环境管理这一复杂系统工程微机化、自动化,对水资源状态进行实时分析、过程模拟和信息输出,实现最佳决策选择。

在成果展示方面,在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我国各种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编图工作迅速发展,并创建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水文地质编图方法,*出版了许多全国、省市或按地区*的图幅、图系或图集,其中1978年出版的《*水文地质图集》基本上系统反映了我国从50年代以来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的成果。随后*《亚洲水文地质图》(1:800万),以及专项内容的图件,如《*温泉分布图》(1∶600万),《北方典型遥感水文地质图像集》和《*岩溶地区典型遥感水文地质图像集》。近年来,水文地质研究成果的数字化进展迅速,各种图件均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

山东平原地下水分布特征

山东平原地下水分布特征是散流。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及地形地貌组合决定了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补、径、排、蓄条件及赋存、富集特征。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区,即:鲁西北平原松散岩类水文地质区(Ⅰ区),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区(Ⅱ区),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类、碎屑岩、变质岩类水文地质区(Ⅲ区)。

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2018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促进水文事业发展,发挥水文工作在水资源管理、防灾减灾和水生态保护中的作用,根据《**水文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规划与建设、监测与预警预报、监测资料汇交与管理、监测环境与设施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水文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四条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水文机构在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级人民*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管理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工作。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六条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报省人民*批准后实施。需要修改的,按照规划*程序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文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水文事业发展目标、水文站网建设、水文监测和情报预报设施建设、水文信息网络和业务系统建设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并对水生态监测、水资源监测、水土保持监测等作出安排。第七条水文站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按照统筹兼顾、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防止重复的原则,*水文站网建设专项规划,经省人民*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第八条水文站网建设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水利工程需要配套建设或者更新改造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的,应当纳入工程建设投资计划,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第九条水文测站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水文测站分为*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基本水文测站分为*重要水文测站和一般水文测站。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一般水文测站中确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重要水文测站。第十条*重要水文测站的设立和调整,由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批准。

一般水文测站的设立和调整,经省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报*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备案。第十一条设立专用水文测站,不得与*基本水文测站重复。在*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报省水文机构批准。其中,因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水文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等行政管理需要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的意见。第十二条设立专用水文测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本水文测站监测数据不能满足其特定需求;

(二)符合相应的水文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第十三条专用水文测站和从事水文活动的其他单位,应当接受省水文机构的行业管理。第三章监测与预警预报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水文监测、水文信息和洪水预警预报等系统建设,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地下水超采区的水文测报能力建设,提高动态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

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监测,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资料。第十五条从事水文监测活动应当遵守*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和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水文专用技术装备应当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水文监测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当依法检定合格。第十六条承担水文信息采集和情报预报任务的*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县级以上人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水情信息和水文情报预报,不得漏报、迟报水文监测数据,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第十七条水文机构应当加强对水质、水生生物及水量、水位、水温等水生态要素的监测,并对水生态现状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评价,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依据。

山东省水文中心待遇怎么样

山东省水文中心待遇很好。

山东省水文局是水利厅直属全额事业单位,工作强度低,福利待遇好,入职有五险一金,平均工资在6-7千左右,平时会有各种补助。

山东省水文中心前身是山东省水文总站,成立于1956年2月。1998年1月,省编委批准更名为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本文链接:http://www.ahdhgm.com/html/879580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