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论坛?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浙江树人学院那个好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与浙江树人学院那个好
同浙08年才建校,所以目前分数线还不高,平均每年涨6-8分。学校主要的优势在于师资,任何专业的大部分老师都来自于同济本部,每天校车接送。学校设施已经趋于完善。全国三本中最大的图书馆大楼明年四月份竣工,目前有临时图书馆可以替代。新生寝室预计今年八月竣工。
至于文科专业,有人可能说同济重理工,所以元培比同浙好。那我倒想问问什么叫综合性大学。同济的文科专业相对来说是比不上土木、建筑的辉煌,但是在国内也不算差吧?怎么着也比绍兴文理学院强吧?三本依靠的母体优势,同济母体不知道比绍兴强多少。而且大部分老师都是本部来的教授,所以文科专业同浙不比元培差。。。。。。。。
同浙的文科中会计金融分数比较高,具体情况可以去同浙新生群或者同浙论坛咨询
浙江省有哪几所大学
2022年浙江地区比较好的大学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等。
一、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
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
“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二、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三、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教育部、浙江省人民*、宁波市人民*共建高校,是*海洋局、宁波市人民*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
四、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
商务部“*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简称“杭电”,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入选*“1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浙江省首批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推免权和全球雅思考点。对口支援衢州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波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工业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付琼的学术论文
1.人文主义观照下的猪八戒形象的厚度,独撰,《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2.试论徐渭诗歌的抒情方式,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3.徐渭与秦汉派唐宋派关系重估,独撰,《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
4.徐渭自刻文集活动考述——兼及《徐文长初集》的刊年问题,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5.徐渭研究百年述评,独撰,《艺术百家》2004年第1期。
6.《徐文长文集》与《徐文长三集》的读者之争及其版本问题,独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
7.徐渭散文情感基调的转变,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8.从郁勃到颓放:徐渭真我理论与散文创作的偏离与合一,独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9.徐渭创作实践与“真我”理论的离合,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0.“何不信之有”是否应改成“何信之有”,独撰,《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1.观其一节:徐渭尚简尚短的美学思想,独撰,《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2期。
12.徐渭散文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3.《葛兰西之前的霸权理论:克罗齐案例》,独译,《*与现实》2005年第5期。
14.徐渭画论,独撰,《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
15.明清徐渭散文研究述略,独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6.韩愈古文中的“骈文成分”,独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7.徐渭散文张力论,独撰,《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8.试论徐渭散文情感品质的尖锐性,独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唐宋散文对徐渭散文的影响——以韩愈、苏轼为例,独撰,《语文知识》2007第1期。
20.试论徐渭散文情感的真实性,独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1.徐渭散文结构论,独撰,《三峡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22.李兆洛与合河康氏家塾刻书事迹考述,独撰,《东疆学刊》2007年第3期。
23.徐渭为“*派先驱”说质疑,独撰,《学术论坛》2007年第4期。
24.论清代女诗人的地域分布——以《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所收诗人为例,第一作者(与曾献飞合撰),《海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5.从实用性到文学性:徐渭散文后期创作倾向的转变,《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6.科举背景下的明清教育及其对文学的负面影响,独撰,《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转载)。
27.唐宋八大家选本在明清时期的衍生和流行,独撰,《*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8.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的适配,独撰,《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9.唐宋八大家选本与明清文学教育格局的转变,独撰,《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30.《文选版刻年表》补正,独撰,《兰州学刊》2008年第10期。
31.明代文选学衰落说质疑——以《文选》在明代的刊刻和流行为中心,独撰,《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32.明清文学选本对载道观的认同,独撰,《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33.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与《文选》的再度盛行,独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4.明清文学选本对载道观的反拨,独撰,《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4期。
35.苏文选本在明清时期的刊刻和流行,独撰,《兰州学刊》2009年第7期。
36.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及其影响,独撰,《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
37.清代科举与《文选》接受,独撰,《求是学刊》2009年第6期。
38.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版本知见录,独撰,《兰州学刊》2010年第1期。
39.明代举业教育中的苏文选本,独撰,《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
40.顺应与反动:明清宗派语境中诗歌选本的衍生机制,独撰,《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期。
41.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版本叙录》,独撰,《兰台世界》2010年第3期。
42.清代江西刻书家黄秩模年谱,独撰,《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3.清人所辑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版本知见录,独撰,《兰州学刊》2010年第7期。
44.家塾文学选本的文学教育本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5.《国朝闺秀诗柳絮集》的地位和特色,《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46.唐宋八大家座次考论——以三十四种唐宋八大家选本为据,《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7.合法性与冠名权: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之争,《北方论丛》2012年第5期。
48.唐宋八大家选本群的历史分期,《学术论坛》2012年第8期。
49.简论明清学人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负面评价,《文学评论》2012年第6期。
*思想论坛的出版刊物
*思想丛书与辑刊总序
近世以来,*之政治、文教及生活方式咸遭巨变,尤因与现代西方的遭遇,终酿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与西方的相遇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地缘政治*,或两种不同文明的较量与交流,更是对此前所层叠累积的各种问题的触动与激发,甚至重新赋形;实际上,这一相遇也赋予了*问题以特别的世界历史意义:“*问题”不再仅仅关乎*的存在,也关乎人类与世界的未来。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在今天,*的复兴已是举世瞩目。然而在走出历史低谷的同时,*未来的道路仍面临着种种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能够感觉到,*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开辟解决*问题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从何而来,如何展开,又将通往何方呢?*思想的引导意义,也由此显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思想,是那种在具体的历史时势中,基于*问题的自觉,对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美好生活方式的探求。只有在给出这种美好生活方式之时,*才是作为伟大文明母体意义上的*。因而,从一个主权性民族-*进升到一个在文化上对世界有所承担的文明形态,乃是数千年*思想的启示,也是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
但美好生活方式不是历史现成给定,或凭空设计的,而是思想者对集体实践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的结果。二十世纪*的集体经验是*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今日运思的基础。但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也总有其限制,以西方(包括源自西方的社会理想)为圭臬的思路,一度主导了现代*的集体实践,以至于后者经常被理解为某种普遍主义话语的特殊展现,并由此衍生出思想上的种种颠倒与错乱。近二十年来,由于西方世界自身的变化,特别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古典学的兴起,*的西方想像经历了又一次转换,与此同时,*文化的意义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思想传统的重新理解,百年共和经验的梳理激活,*革命遗产的反省总结……这些正在不同层面展开的工作,使二十世纪*思想的自我理解得以可能。
应当指出,未来形态的*思想虽然以百年*集体实践为其直接土壤,但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以礼乐为核心、历数千载演进而不废的*思想传统,仍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我们追寻美好生活的基本视域。以千载观百年,则*的现代并不是*古典文明之外的另一个文明;以百年看千载,则未来千载之根苗,又莫不始于百年之当下。因此,在新世纪之始,一方面要以百年接续过去之千载,另一方面,也要以百年开启未来之千载。文化上的继往开来,要求重建经史在*思想中的位置。*人的道德精神生活与伦理政治智慧是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文化自觉中获得的,而这一自觉又仰赖经史传统的引导。
深入百年道路之中,放眼千载历史之外,又不能不提出*思想的归正问题。张载、二程、朱熹等以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文明由佛归儒的转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曾以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提出现代*思想的归正问题;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我们不必同意“新宋学”的表述,但思想的归正问题,仍是*民族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这是对现代*思想的归正之路,也是对千载*经验的承接,它也必将与*文明的新纪元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重提*思想的归正大业时,必须要注意,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封闭的、直接可以取用的*思想,思想总是在特定历史情势下展开的,在学习中不断变易、生成的。就学习过程而言,王国维所说的“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依然是不刊之论。此外,*思想的归正,包含着对世界秩序的重新筹划,为人类生活提供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可能方式;还意味着,让每一种文明、每一种思想、每一条道路各归其正,同时又努力在不同的文明、思想与道路之间寻求会通,以彰显在人类生活深处的共通大道,并据以筹划世界历史的未来可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是*思想的归正之路,也是人类文明的致中之途。
而这也正是“*思想”丛书和辑刊的追求所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此与所有*思想的探求者共勉!
“*思想”丛书与辑刊简介
“*思想”丛书是由*思想编辑委员会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研究的丛书。丛书旨在推进对*问题、*道路与*思想的研究。丛书鼓励著作的思想性与问题性,但同时也强调学术性;重视学科的学术规范,更希望能在对所属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将学科内部的专业问题公共化,从而促成相互启发、通力协作的思想平台。
*思想丛书分为三个系列:研究著作、旧籍新刊与翻译作品。凡有*问题和*道路意识,并对中、西思想与文明有深度思考的著作,不论主题、学科、专业、进路、立场如何,均在丛书覆盖范围。
丛书以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的学术专著,要求来稿高于博士论文水平,质量上乘的博士论文也为丛书所欢迎。
*思想编辑委员会名单
【以姓氏拼音为序】
曹峰(清华大学哲学系)
陈壁生(*人民大学国学院)
陈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崇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
丁四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方旭东(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干春松(*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
贡华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海裔(北京大学法学院)
韩潮(同济大学哲学系)
贺照田(*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侯旭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柯小刚(同济大学哲学系)
李放春(加州大学历史系)
李若晖(复旦大学哲学系)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
梁涛(*人民大学国学院)
林丹(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林国荣(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
凌斌(北京大学法学院)
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刘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铁芳(湖南师大)
柳春蕊(北京大学中文系)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马学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彭国翔(清华大学哲学系)
宋继杰(清华大学哲学系)
田力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唐文明(清华大学哲学系)
王恒(南京大学哲学系)
吴国武(北京大学中文系)
夏可君(*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
肖自强(*新闻周刊)
谢茂松(香港中文大学)
徐晓宏(耶鲁大学)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
俞志慧(绍兴文理学院)
郁振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张丰乾(中山大学哲学系)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敏(哈佛大学)
张志强(*社科院哲学所)
赵璕(香港大学)
朱承(上海大学哲学系)
朱刚(中山大学哲学系)
浙江有哪几所大学
2022年浙江地区比较好的大学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等。
一、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
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
“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二、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三、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教育部、浙江省人民*、宁波市人民*共建高校,是*海洋局、宁波市人民*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入选*“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
四、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
商务部“*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简称“杭电”,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入选*“1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浙江省首批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推免权和全球雅思考点。对口支援衢州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波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江工业大学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那宁波工程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哪个好
理由一:魅力绍兴·鲁迅故里·江南学府
绍兴文理学院坐落于“湖山奇丽”的浙江省绍兴市市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有着悠久的历史,2010年是绍兴建城2500年。稽山鉴水间还走出了陆游、鲁迅、*、蔡元培、马寅初、秋瑾等一大批名人志士,因此被*盛誉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人文景观更是光彩照人,千姿百态。如今的绍兴产业多元、经济发达,已进入人均GDP6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在*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绍兴居全国第20位,浙江省第3位,荣获“*人居环境奖”。
理由二:2万人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了63%,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本部(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学校开设有47个本科专业,涵盖八大学科门类,拥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学院,以及绍兴广播电视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校本部另有千余亩规划发展用地。
理由三:一本招生实现“零突破”
经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从今年起学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列入省内本科一批招生,标志着学校高校本科办学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此同时,在2005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9年*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后,2010年,学校开始在*语言文学、化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试招收硕士研究生,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理由四:科学、开放的育人模式
逐步实施大类培养方案,通过“转专业制、弹性学制、双专业制和学生导师制”等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成才空间。
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下,配以“3+1”两段式(即三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和“三明治”多段式(即两头在学校,中间在企业)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并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设置调整专业。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提供给学生就读第二个专业机会的双专业10个,全校所有课程可供学生选读。
为学生成才提供国际视域。近年来,已派遣超过二百名学生赴国外高校交换学习、短期访问、文化交流演出或攻读硕士学位。
理由五: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
经过百年的传承和积淀,如今的文理学院已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校园文化。这里有享有盛名的“风则江大讲堂”,著名政治学家、*编译局副*俞可平,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著名反伪斗士、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著名作家莫言、梁晓声,著名法学家江平,著名学者许纪霖,《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一位位声名赫赫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咸集于此,谈古论今,纵横天下。
在风则江畔,你还可以触摸“兰亭论坛”的书法魅力、聆听学校合唱队的天籁之音、感受CUBA的激情和活力。尤其是每年卓越奖学*比时,你还可以感受展示“卓越”的魅力PK。暨成功承办CUBA东南赛区联赛后,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又在校园内唱响,绍兴文理学院作为分赛场,不仅成功承办了多场比赛,更是成功蝉联世合赛冠军。
理由六:修德求真的校园精神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1911年,鲁迅先生曾任学监(校长)。从1909年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到1996年绍兴文理学院在风则江畔诞生,一代又一代师生以自己的青春激情和奋斗业绩诠释着文理之魂,一脉相承,生生不息。鲁迅先生“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的教育理想,在学校一代代后来者的薪火传承中,延绵而形成了今天文理人“修德求真”的办学精神。章猛进、钟山、*、葛慧君、俞可平、胡柏藩等现今政界、学界、商界精英都先后在学校求学。“是真精神自风流”,一所大学只要有了独特的精神和灵魂,它就有了永恒的魅力。这种精神,既是大学里大师和莘莘学子们苦苦探究学术真谛的不竭动力,也是他们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理由七:完善的奖、助、*、补体系
卓越奖学金是绍兴文理学院最高荣誉奖项。2004年4月20日,由**会副委员长、*科协*韩启德院士夫妇倡导设立,主要奖励在品德、学习、文艺、体育、社会工作等某一方面取得卓越成绩的在校学生,共设奖项6个,最高奖额达8000元。
学校每年提供1000余万元的奖助学金,用于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主要包括*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卓越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等近20种,获奖面达70%以上。同时提供完善的助学*服务和近千个勤工助学岗位,并每年投入500余万元困难补助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理由八: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
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和引导工作。201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08%,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2%,就业率位居省同类高校前列,其中纺织服装学院签约率达到100%。
开辟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就业创业。在切实有效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服务的同时,鼓励学生网上自主创业。与淘宝网建立了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李欣,广告051班学生;虞豪侠,纺织服装系2000届毕业生;赵华军,2006届广告专业毕业生……他们借助学校最初提供的平台,现今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创业的光明大道。
理由九:与地方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绍兴文理学院作为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创办之初就提出了“立足绍兴、主动参与、全面深入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在科技服务、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决策的“智囊团”、文化强市的“先行者”、基础教育的“动力源”。
作为浙江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学校目前正积极推进“基于创业型二级学院建设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以较好的创业基础与地域优势为前提,在学科专业、研究项目、平台建设上实现与地方经济发展高度对接,以二级学院为创业基础的建设路径,注重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以创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创业型二级学院为着力点,推动产学研结合,从而探索出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开放办学的特色之路。
理由十:江南风韵的校园环境
鲁迅的故乡总是让人魂牵梦绕,鲁迅故乡的大学同样令人遐想神往。
凡去过绍兴文理学院的人,都会惊叹于这个坐落于江南名城的高等学府的舒缓与优雅。尤其是校园内的那山、那水、那桥。山有五座,散落在校区的周边,山上茂林修竹,四季葱茏;水曰风则江,宛转穿校而过,犹支流延伸到各楼群间,水网交错。山有塔,水有桥,千姿百态,犹如稽山鉴水的一个缩影。尤其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风则江畔春、夏、秋、冬四景园,更使这所高等学府占尽了江南水乡的风韵。
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没有特殊培训
没有。根据查询绍兴文理学院*显示,绍兴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特殊培训,会提供些辅导课程,学术研讨会和文学论坛活动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和学术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ahdhgm.com/html/879585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