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宠物生活

上海大学成才服务中心?上海大学哪个校区最好

上海大学成才服务中心?上海大学哪个校区最好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的办学成效

学院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德为本,突出能力,倡导“勤奋读书、刻苦学技、诚信明礼、砺志成才”的学风,学生经过三年大学生活,在社会适应能力、语言(中、英)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自学)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职业技能五个方面获得较全面的发展,学生毕业后普遍获得企业和社会的好评。

短短几年间,学院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已露端倪,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学院已经向社会输送了具有“上大巴士”品牌的六届共2183名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也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率先通过“上海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评估。2005年学院成为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同年被列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也成果斐然:“汽车营销实务”申报建设2006年度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成功, 2005年“汽车商务专业开拓与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电路分析课程改革与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现代汽车实训中心”获批准为上海市第176*职业技能鉴定站;第176职业技能鉴定所被列为上海市及*“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并获市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三等奖,2002年“汽车商务”专业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此外,学院后勤服务体制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后勤服务中心于2003年获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市*与市政协领导多次专程来院调研学院“股份制”办学情况,充分肯定了学院“不花*投资,依靠企业和行业优势,培养市场紧缺人才”的创举,并归纳为“背靠企业、面向市场、办出特色、服务行业”16个字,遂成为我院特色鲜明的办学宗旨。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的机构

在机构设置上,社区学院设立4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部、德育工作部、学业指导部和素质拓展部,各部设主任1名,由4名副院长兼任,负责各部门工作。总体工作协调由1名院长负责。同时,社区学院还将尝试建立工作*委,积极调动和发挥所在楼宇学生*员的力量,配合各专业学院开展*建宣传、*员及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核等工作。

社区学院目前先在上海大学新世纪学生社区进行试点,今后将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一年级同学比较稳定的居住区域成立若干个社区学院分院。

在此基础上,社区学院针对学生的成才需求,还配备了专门的学业指导中心、成才帮困中心、咨询辅导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演讲厅等,为学生提供温馨、周道的育人环境氛围,使得学生不用走出生活园区,就能享受到全方位、个性化教育服务。

社区学院与一般的专业学院不同,更加注重大一新生在学业、道德、情感和生活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在社区学院一年的学习与实践,使得新生中具有明确目标和积极思考的同学有大幅度增加;使得新生能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能够较好地适应上海大学的办学体制,同学们主动学习(包括素质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使得新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

上海大学985有哪些大学

院校专业:

上海科技大学( 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 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与*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2013年 9月 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 2022年 2月 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物所新*研发平台等*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 900亩,总建筑面积约 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 2015年底基本建成, 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学校按照 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 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 500位常任教授和 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 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已选聘 622位教授(特聘教授 291位,常任教授到位 312位,教学教授 19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科学院院士 37位、*工程院院士 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7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位。,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8届 2884名本科生, 2021年面向全国 18个省(市)选拔招录了 430名本科生。 2013年-2016年,学校与*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从 2017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9届 5047名研究生,其中 1421名已转博。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 2000名左右,研究生 4000名左右。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共有在校生 4995名,其中本科生 1712名,硕士研究生 2304名,博士研究生 979名。,学校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办学使命,建立了学研结合、学创结合,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了解*国情和传统文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本科生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特色,不断完善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培养体系。强化*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自然科学通识课,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教参。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全体本科生前往全国 11个省 16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 102家企业和园区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学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资助优秀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 2016年至今,共有 161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参加“3+1”交流项目; 2017年至今,共有 45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 2015年至今,共有 361名本科生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参加暑期课程项目。,2018年至今,学校共有 4届 1114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 34%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 TOP10高校深造占比 20%,进入全球 TOP20高校深造占比 34%,进入全球 TOP100高校深造占比 83%;约 44%的毕业生到*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 20%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 AMD、和辉光电、上证信息、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校结合“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制,扩大研究生对学科专业、导师、课题的选择权,扩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坚持以硕博连读为主的连贯培养,实行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遵循“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特别开设围绕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专业课程、讲座报告、上机培训。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导师共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名校的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国际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eSTEC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2016年至今,学校已有 6届硕士研究生、 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科学院大学学位。 2020年,首届 83名硕士研究生、 15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上海科技大学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约 84%到百度、华为、联影、*电网、和辉光电、 AMD、强生、 3M、*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约 14%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康涅狄格大学、马普煤炭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约 34%到耶鲁大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 62%到华为、百度、华力、*明康德、联影、*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学与*级科研机构融合,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截至 2021年 11月,学校已建立 378个研究组,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858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 4642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 Nature、 Science、 Cell、 Adv.Materials、 Cell Stem Cell、 JACS、 Angew.Chem.Int.Ed.、 Nat Comm.、 TPAMI、 PRL等领域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逾 800篇。 2020年我校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Nature、 Science上发表了 23篇重大科研成果,其中 16篇是以上科大为第一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 2017年 10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 10拍瓦( 1拍瓦=1千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 6月,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暨活细胞成像等线站装置研制成功并取得首批实验数据,当年 12月生物成像实验站、表面化学实验站和超导转变边 X射线探测器完成工艺测试,性能指标全面达标,标志我国在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线站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2016年 4月 15日,*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未来医学中心”、“未来科学中心”等科创中心重点建设工作,力争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投身教育国际合作,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在学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课程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院校还在不断增加。

其他信息:

上海大学不是985大学。上海大学简称“上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学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补充材料:

上海大学的专业主要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理论、建筑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

怎样考上上海大学插班生

上海市教委本着培养创新人才、鼓励优等学生成才以及在大学本科新生中引入适当竞争机制的目的,自2000年起先后允许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招收插班生。凡上海市普通高校在读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毕业生,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在完成第一学年学习并且成绩全部合格,都可以参加插班生考试。招生的报名条件、招生名额、考核办法、录取方式等由试点高校向社会公布。被录取的新生由录取学校将新生名单上报市教委,经审核办理转学手续。插班新生将按录取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未录取的新生仍留在原高校继续学习。

凡上海市普通高校在读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毕业生,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在完成第一学年学习并且成绩全部合格,都可以参加插班生考试。(一年级成绩单上无不及格课程)

1、招收插班生的各个高校在每年的四月底或五月初会公布自己的高校招生办公室、教务处咨询报名事宜。

2、到目标学校招生网站索取招生简章和报考等级表,填妥后提交到目标学校招生办公室取得准考证,报名正式完成。

3、插班生考试通常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举行,分初试和复试两轮。复试常是专业测试和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上大无复试,只有初试。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老上海大学创建于1922年,首任校长于右任。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优势互补,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

截止2014年5月,上海大学学校占地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本文献370余万册。拥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设有28个一级学院,4个二级学院,拥有全日制学生共计37329人。全校设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大学是*第一所引进“三学期”制高校,是采取国际通行学制的先驱。

截止2015年3月,上海大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校园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个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人民*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2个):公共艺术创意中心、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1个):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1个):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新媒体发展协同研究基地”

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3个):社会学E-研究院、网格技术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1个):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有机复合*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还有各种校级,校企联合(宝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上广电,上海飞乐股份,上海自仪,航天科工*,香港瑞安*,美国INTEL,SYBASE,SGI,芬兰*技术研究院(VTT),法国ESSILOR国际*等),国际合作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发中心共计百余个。

截止2014年11月,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9个工程领域);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数学、物理学、*语言文学、*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社会学、力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语言文学、*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理论、土木工程、设计学、社会学、力学、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美术学

*重点学科(4个):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钢铁冶金

上海市一流学科(11个):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现当代文学、传播学、电影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线电物理、固体力学、材料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8个):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影学,近现代*社会文化史,传播学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个):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3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2个):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群、高新技术与工程学科群、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和经管类学科群等

上海大学电话

院校专业:

上海科技大学( 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 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与*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2013年 9月 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 2022年 2月 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物所新*研发平台等*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 900亩,总建筑面积约 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 2015年底基本建成, 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学校按照 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 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 500位常任教授和 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 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已选聘 622位教授(特聘教授 291位,常任教授到位 312位,教学教授 19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科学院院士 37位、*工程院院士 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7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位。,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8届 2884名本科生, 2021年面向全国 18个省(市)选拔招录了 430名本科生。 2013年-2016年,学校与*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从 2017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9届 5047名研究生,其中 1421名已转博。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 2000名左右,研究生 4000名左右。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共有在校生 4995名,其中本科生 1712名,硕士研究生 2304名,博士研究生 979名。,学校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办学使命,建立了学研结合、学创结合,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了解*国情和传统文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本科生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特色,不断完善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培养体系。强化*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自然科学通识课,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教参。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全体本科生前往全国 11个省 16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 102家企业和园区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学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资助优秀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 2016年至今,共有 161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参加“3+1”交流项目; 2017年至今,共有 45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 2015年至今,共有 361名本科生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参加暑期课程项目。,2018年至今,学校共有 4届 1114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 34%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 TOP10高校深造占比 20%,进入全球 TOP20高校深造占比 34%,进入全球 TOP100高校深造占比 83%;约 44%的毕业生到*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 20%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 AMD、和辉光电、上证信息、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校结合“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制,扩大研究生对学科专业、导师、课题的选择权,扩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坚持以硕博连读为主的连贯培养,实行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遵循“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特别开设围绕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专业课程、讲座报告、上机培训。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导师共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名校的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国际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eSTEC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2016年至今,学校已有 6届硕士研究生、 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科学院大学学位。 2020年,首届 83名硕士研究生、 15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上海科技大学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约 84%到百度、华为、联影、*电网、和辉光电、 AMD、强生、 3M、*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约 14%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康涅狄格大学、马普煤炭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约 34%到耶鲁大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 62%到华为、百度、华力、*明康德、联影、*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学与*级科研机构融合,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截至 2021年 11月,学校已建立 378个研究组,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858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 4642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 Nature、 Science、 Cell、 Adv.Materials、 Cell Stem Cell、 JACS、 Angew.Chem.Int.Ed.、 Nat Comm.、 TPAMI、 PRL等领域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逾 800篇。 2020年我校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Nature、 Science上发表了 23篇重大科研成果,其中 16篇是以上科大为第一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 2017年 10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 10拍瓦( 1拍瓦=1千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 6月,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暨活细胞成像等线站装置研制成功并取得首批实验数据,当年 12月生物成像实验站、表面化学实验站和超导转变边 X射线探测器完成工艺测试,性能指标全面达标,标志我国在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线站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2016年 4月 15日,*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未来医学中心”、“未来科学中心”等科创中心重点建设工作,力争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投身教育国际合作,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在学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课程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院校还在不断增加。

其他信息:

上海大学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上海大学哪个校区最好

院校专业:

上海科技大学( 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 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与*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2013年 9月 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 2022年 2月 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物所新*研发平台等*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 900亩,总建筑面积约 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 2015年底基本建成, 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创意与艺术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 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大科学中心。,学校按照 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 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 500位常任教授和 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 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已选聘 622位教授(特聘教授 291位,常任教授到位 312位,教学教授 19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科学院院士 37位、*工程院院士 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7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2位。,2014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8届 2884名本科生, 2021年面向全国 18个省(市)选拔招录了 430名本科生。 2013年-2016年,学校与*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从 2017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培养硕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迄今已连续招收了 9届 5047名研究生,其中 1421名已转博。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本科生 2000名左右,研究生 4000名左右。截至 2021年 12月,学校共有在校生 4995名,其中本科生 1712名,硕士研究生 2304名,博士研究生 979名。,学校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办学使命,建立了学研结合、学创结合,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成长为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了解*国情和传统文化,同时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本科生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特色,不断完善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培养体系。强化*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自然科学通识课,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教参。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书院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全体本科生前往全国 11个省 16个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 102家企业和园区开展产业实践活动。学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资助优秀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 2016年至今,共有 161名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参加“3+1”交流项目; 2017年至今,共有 45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莱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参加暑期科研交流项目; 2015年至今,共有 361名本科生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参加暑期课程项目。,2018年至今,学校共有 4届 1114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 34%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 TOP10高校深造占比 20%,进入全球 TOP20高校深造占比 34%,进入全球 TOP100高校深造占比 83%;约 44%的毕业生到*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 20%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 AMD、和辉光电、上证信息、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学校结合“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制,扩大研究生对学科专业、导师、课题的选择权,扩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坚持以硕博连读为主的连贯培养,实行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遵循“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特别开设围绕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专业课程、讲座报告、上机培训。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导师共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名校的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国际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eSTEC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2016年至今,学校已有 6届硕士研究生、 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科学院大学学位。 2020年,首届 83名硕士研究生、 15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授予上海科技大学学位。截止 2021年 9月,已毕业硕士研究生中,约 84%到百度、华为、联影、*电网、和辉光电、 AMD、强生、 3M、*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约 14%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康涅狄格大学、马普煤炭研究所、慕尼黑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约 34%到耶鲁大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鲁汶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 62%到华为、百度、华力、*明康德、联影、*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学与*级科研机构融合,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截至 2021年 11月,学校已建立 378个研究组,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 858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 4642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 Nature、 Science、 Cell、 Adv.Materials、 Cell Stem Cell、 JACS、 Angew.Chem.Int.Ed.、 Nat Comm.、 TPAMI、 PRL等领域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逾 800篇。 2020年我校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Nature、 Science上发表了 23篇重大科研成果,其中 16篇是以上科大为第一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 2017年 10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 10拍瓦( 1拍瓦=1千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 6月,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暨活细胞成像等线站装置研制成功并取得首批实验数据,当年 12月生物成像实验站、表面化学实验站和超导转变边 X射线探测器完成工艺测试,性能指标全面达标,标志我国在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线站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2016年 4月 15日,*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张江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未来医学中心”、“未来科学中心”等科创中心重点建设工作,力争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投身教育国际合作,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在学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课程共享、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与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院校还在不断增加。

其他信息:

上海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为宝山校区、延长校区和延嘉定校区。宝山校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延长校区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延嘉定校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0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1个校管系;设有91个本科专业,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6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牵头建设1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6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9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上海大学巴士学院的简介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成立于1999年,为上海巴士实业*和上海大学合办的股份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几年来,学院牢牢把握“背靠企业、面向市场、办出特色、服务行业”的办学宗旨,坚定贯彻“基础适度、以德为本、突出能力、重在实践”的教育理念。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第一要务,以培养现代汽车下线后的纵深服务以及新兴产业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倡导“厚德载物、教书育人、诚信敬业、率先垂范”的师德和“勤奋读书、刻苦学技、诚信明礼、砺志成才”的学风,面向市场、准确定位,校企结合、强强联合,探索一条股份制举办高职之新路。

成立了“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坚定所,并被上海市教委推举进入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项目(汽车维修专业)。经多年努力,学院已建有由上汽大众、通用、永达、东昌、中远物流、现代轨道交通*等国内众多知名大中企业构成的26个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院拥有以上海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专家担纲组成一流的师资队伍,由国际著名品牌汽车商共同参与精心挑选国内外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强的教材。按照上海市“十五”规划中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的“汽车”和“商贸”,四大新兴产业中的“现代物流”等行业,以及为顺应上海市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会和“国际博览展示中心”的需求,开设“现代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商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企业管理)”、“汽车电子技术”、“城市物流网络管理”、“广告艺术设计”、“博览与会展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方向)。所设专业特色明显,具有前瞻性、首创性、适应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汽车商务”专业已被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本文链接:http://www.ahdhgm.com/html/879586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